找到相关内容131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若有所思

    其实内容和目的无非都是在告诉、揭示给人类实现生命觉醒,最终得大自在[真正自己做主]的人[觉者]。 所谓人成即‘佛’成。佛陀的精神,即在体会人间的痛苦中有一种对所有人深深的悲悯,而由这悲悯中又产生出一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3475223.html
  • 妙华:宽容之美——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

    佛学看来就是“随顺于法性”,即随顺于事物的平等性,以平常心宽容地对待身边发生的事物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平常心是现代人心灵环保的心理支撑点。   慈善之举能给人以快乐,悲悯之心能解除他人的痛苦。佛法中虽然...”,“ 自利利他”,“无私无畏”,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的菩萨行才能成为众生的福田,生命的桥梁和纽带。所以,以悲悯之心,行慈善之举,是佛教的优良传统,不教而化的社会实践。   佛经中主张...

    妙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176937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法器简史:造型源自天竺 乾隆时大量进贡

    是古印度的兵器,后来被密宗吸收为法器。说到胫骨号的来源有一段颇为有趣的典故。据传印度某大成就者避世隐居,半夜独自在天葬台苦修,逢悲悯之心时取用骷髅胫骨做笛吹奏,其尖声刺利的声音唤起他厌世悲悯的共鸣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01080835.html
  • 佛学理论生活化

    的修行理念来修生活禅。如以吃饭为例:按时而吃、如律而吃、悲悯众生而吃、观空破执而吃。又以睡觉为例:按时而睡、如律而睡、住光明想而睡、悲悯众生而睡、观空破执而睡。其它工作、学习、应事接物亦应如是,不取不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13384111.html
  • 人类十种匮乏苦 思此当发大悲心

    树皮。   观察体会众生食物资具匮乏的痛苦之后,应当发悲悯心。   二、诸饮资具匮乏苦   “诸饮资具”,包括饮用水、茶和各种饮料、汤类等,都是赖以生存的资具,缺少了就会引发痛苦。   今天...执当中,完全埋没了内在的灵性,让人心生悲悯。   九、照明资具匮乏苦   “照明资具”,指电灯、油灯、彩灯、手电等灯具。   光明是眼识受用的境界,没有光明或光线不好,都会让人产生苦恼。比如: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菩提心|悲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06094126819.html
  • 略谈慈祥与慈悲

    人世间的各种苦难情状(能与外界沟通的际遇)。本以为天下人个个都会像皇宫里一样快乐无比,又怎知现实中却大出意料之外。所以,立即产生了一种“悲悯”之心(发自于一颗慈善之心),并毅然抛妻离子,舍弃荣华,誓要.....)。所以,佛的一生都是为“悲”所笼罩,就是“悲悯众生”!   “慈祥”是从乐中来,是一种幸福的反射,现于表;“慈悲”是从苦中来,是悲悯的反照,藏于心。“慈祥”是陶醉于入世而产生,并给人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0153258.html
  • 半为艺术,半为佛: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传奇人生

    一切,慧光照十方”,但观诸法空无我等作品无不充满了智慧、忧思和悲悯。书法是心灵的迹化。出世后的李叔同说法传经,普渡芸芸众生。可谓用心至善。我曾看见过一张李叔同晚年的照片,他那慈祥、宽容、无所不包的面容写满了对尘世生灵的悲悯、爱和呵护。那完全是一张大师的面容。李叔同的出家绝不是一时的兴起,而恰恰是一辈子的追求。李叔同的人生之路,正是一条不断探索,不断思索;不断寻觅,不断扬弃;不断认识,不断升华……最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1454656.html
  • 佛教思想对苏轼黄州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

    无余,不能不为人钦佩。究其原因,正如有的学者所言,这种超旷自适“恰恰是烛照人生、参破玄机的睿智,恰恰是傲视磨难、超凌逆境的坚忍。”   三、佛教悲悯民众、普度众生的道德观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   在...,人生的大起大伏。使向来与佛法结缘的苏轼在心理上更迅速地向佛理接近,由此也创作出了一些关心下层民众、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,其间闪烁着对众生平等相待、关爱同情、怜爱悲悯的佛教色彩。   请看《浣溪沙》“万...

    王红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00260284.html
  • 试解弘一大师临终绝笔之心境

    认为“‘悲’是悲悯众生的苦恼,‘欣’是欣幸自身得到解脱”。大空法师说“大师之所谓‘悲’者,悲众生之沉溺生死,悲娑婆之八苦交煎,悲世界之大劫未已,悲法门之戒乘俱衰,悲有情之愚慢而难化,悲佛恩之深重而广大...归向菩提(即自利利他)。“初三日,因莲师再请吃药,示不如念佛利益及乘愿再来度生等嘱”,表示大师发起了大菩提心,悲悯众生,故而上求下化,自利利他。只有一心求生净土,方可乘愿度生,普利一切含识。“初四日因...

    许士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2766008.html
  • 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——选读《维摩诘经》顿释病虑

    疾病,究竟何缘而起呢?病来多久呢?用甚么方法才能灭除您老的病呢?   经云:维摩诘言 从痴有爱 则我病生   解说:无始以来,众生因痴爱而有生死,菩萨为悲悯众生故而现身普度,既已现身,怎能无病呢?且悲悯亦犹众生痴爱,痴爱则来自无始无明,如是维摩诘的疾病由来久矣。   众生有爱则有贪,有贪则有生,有生则有死。当前维摩诘已无界内的分段生死,然为度众生故,界外微细的变异生死尚存,那就是等觉菩萨的...

    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5285079.html